孕婦產後、常提重物者,或是隨著年齡老化,可能出現子宮脫垂病症,導致頻尿、失禁或解尿、解便困難,若不開刀治療,高雄榮總婦產部醫師建議患者可放置「子宮托」改善,但也提醒婦女應常做凱格爾運動、保持適宜體重,並減少提重物等,以避免發生子宮脫垂。
高齡、孕婦產後 都是好發族群
高雄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李如悅、侯詠齡指出,子宮是利用骨盆底的肌肉支托及韌帶懸吊固定在骨盆腔內,生產的損傷或是老化荷爾蒙改變、膠原蛋白大量流失,會導致支托力喪失,可能造成子宮脫垂,甚至還會造成膀胱脫垂、子官下垂。
侯詠齡稱子宮脫垂會導致頻繁尿、急尿、夜尿、失禁或排尿困難,需要延遲排尿,或殘留尿感,也經常出現溶液、便秘等症狀。
除了年齡較大的婦女,育齡婦女也更有可能是年輕的,例如在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分娩後子宮不完全恢複,或在更年期前後失去大量膠原蛋白。
醫師指出,近期有1名37歲產婦,第1次懷孕且生產過程順利,但生產隔天就發生3-4度的子宮脫垂,產後3週仍未改善,因產後患者不適合開刀治療,醫療團隊以放置子宮托協助產後子宮回復,約莫4個月後發現子宮脫垂情形已完全復原。
輕度脫垂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來治療
侯詠齡,說子宮脫垂可以輕凱格爾運動,陰道可通過激光治療,或盆底重建手術或陰道壁修複手術,不適合手術患者,如懷孕、產後或高危人群患者,可以用子宮拖動支撐脫垂的器官,但是支持一段時間後能恢複嗎?取決於一個人的體質,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然而,醫生警告說,該設備也有禁忌症,包括未經治療的嚴重陰道萎縮、原因不明的陰道失血、盆腔炎、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異常、癡呆症和無法追蹤它,以及已經被認為不服從醫生命令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