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為何要發揚節儉飲食?

petty 於 2022-08-03 17:03:51 發表  |  累積瀏覽 205

分類: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地區:其他


尊崇節儉的飲食抽油煙機生活是中國古人一貫追求的飲食理念和生活方式,也是世界各地一煮食爐推介的消費理念,節儉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但飲食奢靡之風在中國也比較盛行,尤其在上流社會中,他們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政治勢力、經濟實力與文化優點,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其口腹之欲,更為嚴重的則是長期公款飲食消費。這似乎是中國美食文化的一大痼疾,不僅滋潤了腐壞之風,導致資源極大消耗,並且完全摧毀人類的生態借助,還產生惡劣的社會風尚,甚至導致政權的顛覆和國家的滅亡。

因此,曆代王朝英明的執政者都吸取了夏、商兩代滅亡的曆史教訓而大力弘揚節儉的傳統美德。

幾千年來,節儉的傳統美德長盛不衰,具備長期的生命力,幾乎是全部國家和民族美食文化傳統的一部分,而奢靡、消耗、暴食暴飲等則成為人們一同譴責的對象,尤其在中西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有詮釋和教育。

早在商朝時先哲們就給出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的觀點,最早將節儉與道德聯系起來。儒、墨、道等每家都有自己的觀點。

儒家講:“奢則不孫,簡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在奢與儉之間選擇了儉。

墨家堅持“節用為民”、“量腹而食”的主張。墨子從貧民百姓的立場考慮強調應控制貴族們奢靡過度的生活,以此來滿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他說:“去沒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道士強調“見素抱樸”,要達到這一目的就應控制欲望,只有控制欲望、過節儉的生活才能知足常樂,煮食爐推介把“儉”作為其三寶之一,其目的就是完成“小國寡民”的社會。

中國傳統的節儉思想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具備重要的作用,變成治家的道德規范。《顏氏家訓》就把儒家的節儉理念確定為治家規范。曾國潘在《曾文正公家訓》上說:“家居之法,惟崇儉能夠長期,處亂世尤以戒奢華為要旨。”等等。克勤克儉是中國曆史上傳世家訓的基本內容,對民眾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關鍵影響。

其實節儉飲食是一種生活觀,一種美德,不是省吃儉用,而是有度的限制,即儒家講的“儉不違禮”、“儉者不奪人”。奢與儉之間應達到“物極必反”即中等情況。換句話說,需有合理的飲食消費觀,量入為出,達到用其所長的目的。換句話說,大家的飲食只有建立在適當、執中的基礎上才是合理的,也才符合倫理規定。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其他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高級探險員
簡介:
1
散文

累積瀏覽 16108

全部攻略 89

全部回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