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老齡化嚴重,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出2.53億,有75%以上的老年人身患一種或者幾類慢性病,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約4,200萬人。不但讓老人生活品質嚴重降低,縮短壽命,也會給子女帶來壓力,讓生活幸福指數下降。老人要知道生活能力損壞的原因,保護好自己的自控能力。
生活能力損傷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1、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對自控能力存有客觀影響,大部分是無法改變的,包含年紀、性別、種族、受教私家看護度、經濟實力、居所等等。
2、病症要素
有些老人之所以失去了生活能力,是由於病症導致的,尤其是一些心腦血管病。比如腦中風,會致死傷殘,殘疾的代價會引起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或喪失。
再比如阿爾茲海默病,會引起認知障礙,喪失十分普通的生活技能,沒法獨自生活。也有痛風、骨質疏松、癌症等等,難題很嚴峻。
3、生活要素
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覺,人如果到50歲之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人均壽命可延長,女性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4.4歲,男性的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1.1歲。生活方式好啦,身體會比較健康,不容易受病症等因素的侵襲,生活品質還會得到提升。
為什么說有著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長命的特點?
依據江蘇省統計局統計,江蘇省南通市每百萬人中有長壽老人160人,比全省均值多53人,是著名的長壽之鄉。根據問卷調查獲知了他們的長壽密碼,便是良好的性格和心態,加上好的自控能力。
有將近6而成長壽老人生活能自理,健康狀況良好,在穿衣、用餐、上廁所等方面能自己行動,有16.56%的老人可以獨自外出活動。由於能夠自己料理自己生活,因此他們對自己生活十分滿意,心態很好,這些良好的心態又反過來影響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壽命得以增加。
如何保護自己的自控能力?
1、堅持運動
運動是最好的養生方法,可以提高人的體質,加私家醫院病房費用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血壓、血糖等指標的正常。能夠提升人的免疫力,令人不容易生病。身體越健康,自控能力越好。
2、攝取充足營養
老年人假如缺乏營養或是體重快速降低,會影響人活力,會令人作用降低自控能力降低。所以要在飲食上多加重視,重視飲食的多元化,從不同種類食物之中獲得身體所需的動能。千萬不盲目素餐,更不要盲目節食。
3、鍛煉大腦
如果得了阿爾茲海默症,之後讓老人慢慢喪失自控能力,因此想要維護自控能力,就要考慮大腦的鍛練。要活到老,學到老,培養興趣愛好,多看書,多溝通。不要總是一個人不出門,要學會社交,多交朋友。
4、確保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因此要確保心理方面健康。一旦發現自己的心情有問題,要及時的就診。不要獨居,多和同齡人觸碰,多參加老年活動,使自己老年生活豐富多彩。
5、預防跌倒
摔倒是奪走老年人自控能力的一個重要要素,隨著年齡增長,骨質流失嚴重,老年人很容易摔倒,一摔倒就容易骨折。摔倒是老年人住院和負傷身亡的重要原因,需多運動,多補鈣,多曬太陽,維護骨骼健康。
老年人有著自控能力至關重要,不僅可以讓生活品質得到提高,還能讓幸福指數提高。想要維護自己能力,需在吃穿住行上下功夫,要自己認真。身心健康、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了,便會有能力料理自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