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平日工作頗忙,未必能晚晚回家吃飯,所以每到週末,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外出用膳,順道談談這星期的生活瑣事和趣事。這晚由於要去北角選購傢俱,所以大家一致決定在附近吃埋晚飯才回家。醒記七姊妹道有好幾家食肆,食物水準都唔錯,如主打潮州菜和廣東小炒的「梅花邨小館」、以瑞士雞髀馳名的「祥發茶餐小廚」、專攻豬扒酸辣米綫的「阿一」、走優閒意式咖啡館路線的「Café Italiano」等,唔少得的,當然還有這間曾獲選為必比登推介食肆的「羅勒印度餐廳」,反正一家人已經很久沒吃過印度菜,就一於拍板來這裡試試。
位於七姊妹道的「Tulsi Indian Restaurant」,主打平民價 fine- dining 印度菜,店子走華麗的宮廷路線,裝潢時尚又帶點貴氣,牆身以白色為主調,加上一室啡紅色的配搭,環境望落去舒適雅致,在此用餐令人心情愉快。
安坐後先翻閱餐牌,食物種類話多唔多,因為 menu 有好幾頁一版只有兩、三項;但話少又唔算少,由小食、美味湯類、印度炭燒鐵板、特色雞、羊、牛、海鮮,以至咖喱素食、廚師推介、印式烤餅、飯類、印式甜品和各式飲品都有供應,選擇豐富。
先點來兩客小食,分別有
Samosa 咖喱角 ($30/3隻) 和印度式炸洋蔥。Samosa 其實是一種炸餃子,餡料除了內藏滿滿的薯仔、豆碎和椰菜外,還加入了不少芫荽籽、茴香籽、酸子薑和辣椒等香料,再以麵皮包裹成金字塔形狀炸香;入口外脆內軟、香口又不油膩,蘸餐廳特製的綠色薄荷醬吃,微辣惹味。
一直以為自己揀了客炸洋蔥圈,所以初頭這碟
Onion Bhaji 印度式炸洋蔥 ($30) 端上檯時,還差點誤以為是另一檯客人點的,哈哈,擺了個小烏龍。不過,沒想到這客香炸洋蔥,入口酥脆香甜,內裡爽口的洋蔥將美味度迅即提升,水準的確不俗,既可以佐餐,也可以作為小吃零食,如果用來佐酒相信會是萬二分匹配。
主菜點了以鐵板盛載、賣相營造出高級精緻效果的
Fish Tikka 炭燒無骨魚 ($88)。據說魚件去骨後,要先用乳酪和多種香料醃製,再將魚塊續一串起,放進烤爐內以炭火燒香。成品端上檯時外層色澤金黃,吃下雖然魚鮮味不太突出,但魚肉入口充滿印式香料的獨特味道,而筆者就尤其喜愛它啖啖肉的口感,佐以洋蔥和檸檬,滋味滿溢。
至於另一客主菜
Madras Chicken Curry 椰奶咖喱雞 ($72),據說廚子跟足傳統,將去骨雞件加入咖喱和多種香料炮製,雞肉咬下軟腍得來又夠入味,而且由於廚師製作醬汁時,加入了大量椰奶,所以整道菜式吃起來辣度都好溫和,既帶椰奶的滑、但又不失咖喱的香,口味濃淡有致,不論是以烤餅蘸點咖喱汁來吃,或配上印式炒飯,味道都一流。
這客跟咖喱雞一起上的是
Pulao Rice 印度炒飯 ($38),很喜歡它 size 不大,分量剛好,頗適合小家庭點來吃。細心留意,飯粒飽滿纖長,呈潤澤的金黃色,而且炒得夠乾身,賣相對辦。舀了一小碗試試,飯粒吃起來爽身分明,而且未食已聞到香料的氣味,入口咬勁鬆軟,完全沒半點粘糊口感,以少許椰奶咖喱雞的醬汁伴吃,開胃惹味。
吃印度菜又怎能沒烤餅,所以這晚也分別點了
Garlic Naan 蒜蓉烤餅 ($22) 和
Black Truffle Naan 黑松露烤餅 ($28) 兩款試試。兩款以傳統印度烤爐 Tandoor 烤製的烤餅,外形呈長三角狀,size 比起手掌還要大一點,而且端上來時還是熱烘烘的。趁熱拿起入口,前者蒜味濃郁,口感像煙韌的薄 pizza;而後者由於加入了黑松露來炮製,故入口多咗份松露的幽香,加上餅身鬆脆度均勻,賣相和味道俱佳,值得一試。其實餐牌上還有好幾款廚師精選,如瑪沙拉焗蠔、天多羅香燴羊扒等未試,呵呵,正好留個藉口讓自己下次再來。
============================================
感謝 mjqueen7e 提供以上資料
mjqueen7e 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66478&city=hongkong
============================================
羅勒印度餐廳 Tulsi Indian Restaurant (北角店)
Italian Tomato Café (馬鞍山店)
嘉美軒精細潮州菜
彩晶軒 V Cuisine (荃灣分店)
Fish & Chick (西環店)
欣圖軒 Yan Toh Heen
恆河咖喱屋 Hin Ho Curry Restaurant
大戶屋 Ootoya (太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