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聯邦政治,終於出現「民主怪胎:Balance of Power」了。
以往這個情況在州政府比較常見,聯邦的層面則在上議院常有,下議院是70年來第二次而已。
最大問題是「下」議院並不是低下的意思,反而比上議院更具關鍵性。它是分區單議席數人頭,全國150個議席,那個政黨拿到半數的75席以上,即起碼76席,才可以組成新政府,其領袖就是新總理,你說重要不重要?
工黨是澳洲第一大黨,這幾十年來都是餘下的自由黨夥同國家黨,聯合兩黨的議席一起計算,來和工黨爭天下之局。
8月20日的選舉,雙方陣營的議席,到現在數來數去都是72席左右,有些票數平均的還在點算中,但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達到76席的黃金數目----皆因有另外有5個席位,是由小黨或無黨派的「獨立議員」所得。
5 席之中,有兩席由環保人士獲得(一個屬於綠黨,一個是前綠黨成員)理念上比較接近工黨,大概會支持工黨,但是有了這二席,估計工黨還是不夠76。餘下的3席是農村席位,傳統上是「反工黨」傾向另一邊的,現在這三個大帝可風光了。
兩邊的陣營都向他們送秋波,爭取他們支持以獲得執政權。澳洲未來三年由那個政黨當政,誰做總理,就由這三個鄉下佬說了算。
他們為自己的選區爭取甚麼好處,種種新建設、額外照顧及撥款,都會有求必應。現在他們還裝模作樣,要檢視兩邊陣營今後三年的政綱,提出自己的意見,看哪邊順其意思令他們開心,才決定支持哪一邊。
事實就是無論哪個大黨上台執政,今後三年每次表決都要仰其鼻息;反對黨幾十人拍檯拍凳執政黨好少理,但是這幾個鄉下佬之中只有一兩人不支持,任何建議都難以通過。若是他們得閒過頭,為了表示他們的確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是大黨屬下的舉手機器,動不動就搞搞小動作,大小事都駁回要執政黨修正再議,那時執政黨真是寸步難行矣。
勞民傷財的民主選舉,搞出這樣的一個怪胎,既不Effective又不Efficient,真是前世唔修,澳洲人民和政府都要從此受難三年。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