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學業篇)70年代的香港大學歲月

子貓物語 於 2009-04-28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41

分類:

我想以前讀大學比現在輕鬆得多,起碼我那時唸文史哲的是如此。至於唸醫科和建築的功課繁重,慘無人道,歷來都是這樣的了。

現 在香港的大學實行的是美國式的學分制,讀大學的三或四年間,不停的有Assignment和考試,真是分秒必爭。我讀70年代英國式的香港大學,表面上懶 懶散散,其實是給你自由進修的空間;你當然可以胡混三年勉強合格,最多是沒有Honours,以Recommended Pass的成績埋單,好歹也是港大畢業生。

但是這個功課輕,不監管的制度之下,一樣可以出超卓的人才。

以文學士而言,要在70年代的港大畢業,要在第二、三年完成8張Paper的課程,可以在同一系修讀,也可以在兩個系修讀,每邊唸4張。

我的興趣在哲學,但哲學系很小,只可以5選4,所以我另選4張中文系的課程。

大學頭一年是通識教育,可以選三個系來讀,教甚麼聽甚麼,沒得選。第二三年,選定一個或兩個系,不能轉系了。

第二年讀4張Paper,年終不設考試;第三年讀4張,這兩年每星期的上課時間不足10小時。二三年之間的暑假做一篇畢業論文,第三年終結的時候考畢業試,連考八張Paper,可謂盡地一煲。

不過據我所知,很少人畢業試過不了關的,一屆只有一兩個極之離譜的才會「肥佬」(Fail)要重讀。我那年是有一個擺明搗蛋,連論文也沒交,大學不「肥」他也是對上天不起。

講起論文,老師對我們都很寬容,好不好是其次,最重要是有貨交,就很少跟你過不去。平日上課從來不點名,所以很多人翹課,課餘找人複印筆記或補印老師發的資料。

說來好笑,到了考畢業試的時候,同院系的同學集中在陸佑堂,一排一排的坐著;一眼望過去,不少同學都很生面,可見都是三年來神龍見首不見尾之輩。

大學給我們一個自由的環境、豐富的藏書,讓我們自己進修。我遇到的老師都很隨和,有問題可以直接敲門找他們談。說到底,一個人書唸得怎樣,不是靠外人督促,是靠自己的啦。

我選修的8張Paper如下:

哲學系--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道德哲學(Ethics)、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藝術哲學(Aesthetics)。

中文系--思想史 1、思想史 2(佛學)、史學史、文化史。

我的畢業論文:哲學系的是 Emotions(人類感論),中文系的一篇是研究康有為的「大同書」和譚嗣同的「仁學」。

舊文:同學少年多不賤哲學益我30年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1309844

全部攻略 3421

全部回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