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有幾篇談英文名字的舊文章,常常有網友依著搜索引擎帶引到來閱讀,並且留言請我代起英文名,或告訴我他們打算取的「英文名」,問我好不好。
![]() |
照片來源:蕭愷一老師 |
這幾篇熱門文章,留言已達數百個,排在最底(最新)的一個留言,要把網頁refresh好幾次才看得到。
網友自選的英文名,有些是我從來未聽過或見過的,幸好手上有幾本Baby Names的參考書,可以翻查。這幾本書收錄相當齊備,除了英美加澳的本土英文名,連歐洲各國的變體都有羅列。可是一些網友的心水名字,還是付之闕如,大概是他們胡亂用英文字母拼合而成的。
「英文名」可以是我們的中文名的廣東話或普通話拼音,「章子怡」就是 Ziyi Zhang,雖然有些老外覺得怪怪的,乾脆叫她 ZZ,不過論到名字的拼音難讀,拍馬都未追得上泰國人和西藏人的名字,我們也毋須以中文拼音為恥。
取一個英文名,尤其是移民外國的人,以示親和與融合當地文化,我認為無可厚非,絕對不能說他們「數典忘祖」。我在澳洲,見到很多意大利、希臘、俄羅斯人,都用了英文名的。
假如是長居香港,起英文是純為了好玩;中國一向「壞鬼書生多別字」,父母給的「名」之外,另外有「字」、有「號」,既然識中英兩語,取個英文名也絕對OK。
不過,不是隨便幾個英文字母拼在一起,就是一個可用的「英文名」的。另一個更奇怪的情況,是有人用不作名字用的英文名詞來做「英文名」。
恭錄長住英國的網友 Lorna Tsang 的評論:
日前英國celebrity(註:名人) Katie Hopkins 作出「以名取人」的言論,說不喜歡改某些名字的孩子做自己的兒女的玩伴,引來很多爭議。
我覺得太以名取人不好,但也不完全否定名字或多或少反映一個人的背景,英國人的名字是父母改的,父母限於社會階層和見識,有時會給孩子加了一個妨礙其發展的標籤,那是很無奈的。
香港人這一代出生於中產家庭的,孩子的英文名字應該是識英文的父母起的,而草根階層的孩子就只能長大以後自己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字,可是由於對英語文化認識有限,他們往往不知道起英文名字不是隨便任何一個英文字喜歡它的發音就可以,很多人以為改了一個英文名字,實際上在英語世界裡是沒有那種名字的。
剛才看到一位無線電視年青女藝員英文名字是 Coffee,我這個不想帶住偏見做人的人也不期然有種不好的印象,不好的程度是不想自己的兒子交叫這種名字的女友。
香港近年越來越多這類不知所謂的英文名字,各位可否舉些自己覺得難以接受的例子和其他人分享下?
我們以前讀書的時代,學校要學生改英文名,學生家人不識得給女兒起英文名,老師會給意見,學生提出的,也要先由老師批准才記錄在點名冊上。學校不會容許學生起 Coffee,Mochi,Mocha,Chickie,Donut, Burger,Sushi 之類的名字。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