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香港的教授,說要準備散盡自己的150箱過萬本藏書,惠澤有緣讀書人,呼籲在香港的愛書人千萬不要錯過。此舉引來兩岸三地愛書人的關注,奔走相告.....
日期:即日起至12月1日,時間:每天12:00至17:00
地址:九龍長沙灣福榮街348號,昌發大廈D座7字樓,加利迷你倉」
(原文「
何廣棪教授:我不是藏書家」)
文人、雅士、學者的書,是他們最大的財富,也是他們的負累。何教授今年73歲,大概也感到年華老去,自己再能享用珍藏的日子有限,要為愛書安排後路,轉讓給可堪寄託的新主人,繼續在人間發揮承傳文化的功用,不至成為廢紙。決定送走伴了一生的良友,以後相會無期,一定經過心頭的掙扎的吧。
父母買給我的「兒童樂園」不算,我自小學三年級開始買屬於我自己的書,第一本是「老殘遊記」。之後的50年,不停的買,絕大多數都保存下來。我的書在香港跟著我搬了五次屋,去過香港九龍新界;加上移民的一次,在澳洲先租屋後買屋,又搬了一次,幾十年間扔掉的只是一些舊雜誌。
離開香港前把家當裝箱,移民貨運公司 Asian Express 派了一組工人來,收拾打包,他們的管工大哥說我的書多,是他入行以來所見第二多書的客人。「第一名是個大學教授,比你多。」他說。結果我的書籍打包超過100箱,佔了半條貨櫃,其他家具雜物,也不過是四分一貨櫃而已。
洋洋得意,豈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在澳洲認識兩位華人教授,藏書都比我多,廳房走廊都擺滿。C教授的本行是文學,居然有一個房間放滿了有關尼采的書,我這個讀哲學的,也不過是有幾本而已,真的甘拜下風。L教授的獨立屋住宅,有三個房間,用一間作睡房,兩間做書房,廳的牆壁就是書架,架上的書還要分前後座。整個雙車車房改成書庫,車要停在外面。我粗略估計,L教授的書是我的十倍!
我來澳洲後,常常留連二手書店,英文書又平又靚,怎忍得住手?於是又買了一大堆。我無兒無女,也沒有入室弟子,我的書將來怎樣處理,早晚是個問題。
書的下場一就是賣,否則就是送人。如果捐給澳洲有亞洲研究系的大學的圖書館,他們只會把部分認為有用的上架,其他的可能當舊報紙雜誌的recycle掉。就算是上了架,可能只有三幾個研究生來翻翻,受益的人實際很少。
送給華人社區如何?本市的「中天寺」有很多華人聚集,他們有一個中文圖書館,本來是我的書的理想的歸宿;但是因為書源不缺,義務工作人員不敷應付,幾年前已宣布停止接受公眾捐書了。
我明年將「登六」,我的寶貝書,最樂觀也不過會多陪我二三十年,人的體力和視力都會退化,必須有個了斷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