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提倡普通話毋須打壓方言

子貓物語 於 2010-12-29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16

分類:
這兩篇,非轉貼不可!


學校不准使用上海話(張偉)
 
我是上海人,我只知道我們的孩子在學校不准使用上海話。而且一些外地老師灌輸我們的孩子說,說上海話是可恥的行為,是排外的行為。上海話土俗不堪。不能表達意思。是無用的語言。然讓孩子感覺到,江南文化落 ,北方文化發達,普通話發達。

現在中國一直這樣洗腦。前不久廣東發生撐粵語行動不是孤立

中國政府一直在倡導簡體字和普通話,高度限制繁體字和方言的發展。甚至禁止使用。且在方言問題上,利用 “排外”“歧視”等接(筆者註:藉?)口,挑起本地人外地人的矛盾。在簡繁問題上,一直在媒體上諷刺或者變相諷刺使用繁體“ 過時”“腐朽”等。
(http://newsforums.bbc.co.uk/ws/zh/thread.jspa?forumID=13235&start=0&zh=trad)

**********************************************************************

普通話不可獨大(陳雲)

普通話來自明清之交的北京官話,乃女真人及後期的滿洲人學習南京官話之後,簡化語音及增加外族語音而成。簡化語音方面,北京官話丟失了四聲之中的入聲(p、t、k結尾的音)和合口音(m音),讀舊時文章詩詞,不止味道全失,且是不得要領。增加語音方面,則是引入明顯的翹舌音(即是zh、ch和sh的開首輔音聲母),有助分辨某些發音類同的字,例如此(ci)和遲(chi)。
總體而言,丟失的聲母和韻母太多,引入的聲母太少,在中文的辨義和音義關聯方面,得不償失。例如引入翹舌音的聲母,北京官話分辨了「此」和「遲」,但廣東話仍是可以用音韻將兩者分辨出來的。只是簡化語音之後,方便外省人和外族人學習,加上官方強力推行,北京官話 乃成為中國的交流語。

然而,正因為北京官話是清朝乃至民國和中共政府用政治力量強行推廣的官方交流語,其流行程度不足以證明語言的社會選擇後果。例如嶺南的粵語(粵語),其語音之複雜及詞彙之古雅,遠高於客家話、閩語及其他少數民族語,廣州人或廣州府衙也不強行推廣粵語,而粵語依然經得起悠久的社會選擇,流傳於兩廣、港澳及海外僑社。更且,粵語在流傳期間,在宋朝之後增加開首的鼻音(如「我」ngo5 的ng音)、第十聲(高平聲),乃至在近代增加眾多的變調及語助詞。例如有了現代樓房之後,樓(lou4)下與落樓(lou2)、地下(ha2地面、街鋪)及地下(ha5地下室、地庫)的音變.......

......至於第十聲,則由第九聲分化出來。粵語之第九聲(陰平聲)(筆者註:陳先生這裡有誤,請讀者看留言#4),在近代分出高降與低降兩音。箋注的箋(高平)和煎魚的煎(高降),是不同的調。方糖的方和荒唐的荒,是不同的調。例如罵人:「你真係荒唐嘅唧!」 荒字便很高音。命名烏頭、烏鴉的烏,和責罵人家烏龍的烏,也是前者低音,後者高音的。 

故此語音之演化,有以複雜化、精密化為主的廣東話例子,也有以簡化為主的北京官話例子。文明的進路,有趨向簡化明朗的,也有趨向精密深邃的,中國南北語音有別,正顯示中國文化的多元生機。

強行用北方的簡化明朗來淹沒南方精密深邃,是中國文化的大災難。更何況,北方官話及後來的國語、普通話的語言簡化,令許多 中文的音義關聯丟失了。共同語值得推廣,但卻不可以消滅方言,特別是消滅南方的精密古雅方言為代價的。(原載http://hk.news.yahoo.com/supplement/column/article.html?aid=id-1200)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1310039

全部攻略 3421

全部回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