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談「普粵之爭」談到提高中文寫作能力,我強調要多讀文學傑作,有讀者提議我講講我喜歡的現代中文作家-----我當然是很樂意的。
個人喜歡哪個作家,就像喜歡用甚麼牌子的手機或吃甚麼菜,有時是沒有甚麼好爭辯的。西諺有云,「一人之肉乃另一人之毒」,潮流興「分享」,我姑且舉出幾位作家,讀者同意與否,悉隨尊便了。
老一輩的金庸、錢鍾書,近一點的余秋雨、余華等等,都已經是文壇上的名宿,談論的人很多,不用我錦上添花。就讓我從個人口味出發,講講對我的文學之路上愛過的作家吧。
1949年前後,有大批的人才從大陸到台灣,包括很多講國語的「外省」作家(有別於台灣受日治教育、講閩南或客家語的本土作家)。他們基本上是繼承五四白話文學傳統的,用的中文很純正,和前輩沒甚麼分別。我讀中學的時候正是大陸文革,撕裂自己的文化,自斷經脈的時代。我在香港,除了1949年前的舊「新文學」,就只能讀到台灣作家的作品。
王令嫻是上海人,離開家人到了台灣,做個小職員,工餘寫寫身邊瑣事、柴米油鹽的家庭故事。她的著作期從60年代開始,歷40餘年,沒有停頓過。我是在香港的「純文學」雜誌讀她的短篇「愛的呢喃」,開始喜歡她的作品的。
「愛的呢喃」只有幾千字,講一個少女出嫁後的第三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腦袋裡想著的事。全篇小說分三段,就是丈夫、姐姐、母親,之前向她說的囉囉唆唆的話,帶出整個故事,這個手法相當新鮮。
我買了她早期的四本作品:
|
找不住的雲(皇冠版,1967),球(仙人掌版,1974) |
|
九點多鐘的晚上(光啟版,1969),好一個秋(皇冠版,1964) |
以下貼一篇她的成名短篇:「他不在家,真好」,用當時新興的「意識流」手法寫的:
我愛王令嫻的文字,歸納其風格是:溫潤、雅潔,有生活感。
國立屏東大學,碩士生那敏紀爾研究王令嫻的論文:
http://etd.npue.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1214107-152600,含PDF全篇論文檔案,資料至為詳盡。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