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老掉牙的祖宗遺訓。歷史上的中國人吃的苦也夠多了,大家都說中國人是刻苦耐勞的民族,所以無論到甚麼地方,都能憑藉努力不懈,終於出人頭地。
1989年六四事件,澳洲政府激於義憤,慨然宣布給與當時適逢在澳洲的大陸留學生居留權。他們「身份」有了,刻下的就是吃飯的問題。聽說他們帶過來留學的錢用光之後,為了生活,一家挨一家商店問老闆,是否聘請人工作。有人走投無路,甘心被無良僱主剝削。
其次是居住的問題,十多個大陸人合租一間房屋,擠在一起住是平常事。今日在布里斯本某有頭有面的華人富商,當年也是留學生,為了解決三餐一宿,曾經扣門求一所老人院收留,只求有食有住,做了一段時間的無薪義工。
世易時移,現在比中國人勤勞,更吃得苦的民族多的是。很明顯的,是印度人。
以我所見,今日在澳洲的印度人,吃苦的能耐更厲害。我看過一段報道,有些借留學名義躲起來打工的印度人,為了省錢,再差的居住環境都不怕,一間房屋可以擠多少人?八十個!
他們甚麼工作都不嫌棄。澳洲的士業因為工作時間長和辛苦(一般司機要做足12小時的「一更半」),白人和亞洲人入行的寥寥無幾,在職司機一個退休就是少一個。現在已經給印度人全面攻陷,你在街上看到的士司機,有八九成是印度人。
又如拍門推銷這類嫌惡性工作,隨時受人白眼或享以閉門羹,從事的很多是印度人。還有就是電話傳銷和客戶服務電話中心,一聽那口音便知道又是他們。
生意不好的油站、便利店,澳洲人不做他們頂來做。澳洲人開的油站,通常很難找人通宵值班,肯做的很多是印度人。
我常到的某個大商場,生意很淡靜;有家炸魚薯條店,原本是由韓國裔經營----韓國人能吃苦也是出名的,美國的黑人區,也夠膽在那裡開雜貨店,華人也不敢----後來也做不住,要關門大吉。過了一陣子,有印度人接手來做,說也奇怪,竟然可以一直支撐下來,可見其生存技能之高。
澳洲的印度移民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