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新聞:習籲港各界:眾人拾柴火燄高
中港融合,香港人要學習「現代漢語」。「眾人拾柴火燄高」的意思和由來,百度百科的解釋如下:
【釋義】眾多人都往燃燒的火裡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例句】通過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一深刻的道理。
【用法】作賓語、分句、定語;指人多力量大。
《中國諺語總匯·漢族卷》:“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
《當代》1981年第6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掏出真心幹
,而不是坐著盼,這就是三號疏港方案的立足點。”亦作“
眾人捧柴火焰高 ”。
《人民日報》1973年2月1日:“
撫寧縣委從實踐中體會到,眾人捧柴火焰高。
我在FB開了一條討論項目,我說:香港素來用優質中文,小學生都會說「眾志成城」,現在要學大陸土包中文「眾人拾柴火燄高」了。
「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講法出自「國語:周語」,春秋戰國時代的了。香港人(起碼那些50,
60 後)口頭上慣用的成語和典故,比現在的大陸同齡人多,我們都out了。
網友M說:以前溫總都狂用成語的。又,呢句好似係紅語來的,習總要突顯自己係根正苗紅吧。
我說:我在澳洲認識的大陸人,絕少會像我們隨口講「守株待兔」、「杯弓蛇影」、「緣木求魚」之類。我們說「與眾不同」(P.S. 還有「天淵之別」),他們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網友R說:我讀小學五六年班應付升中試,要學很多成語,迄今仍受用不盡!
我說:「偉青書局」一套四五本的「成語故事」,R兄和我同年,一定有印象。那時小學會考一定考成語的。
網友C說: 還記得那些年,小五開始,要熟讀背解,中文用成語,因為要應付小學會考!甚麼罄竹難書,一丘之貉,許多又難寫又難記!反觀今日,四字成語,方方正正,敵我矛盾,迎難而上,急巿民所急,穩中求變,說寫都易,但付諸實行,難於登天!
老共六十年來對中國文化最大禍害,倡議(*)中文簡寫,不知所謂,分化全球華人,孤立台灣香港,因為我們學及沿用繁體!中共對有公義,良心,知識份子嚴加打壓,導至現今這代中國人中文水準劣下,講寫中文,只為粉飾表面,扮高深,不能一針見血,詞難達意,以曲解誤導為主;說話寫文,都是天馬行空,無實意,扮有文彩!現今狼凸首,是這門語言偽術表表者!
我說:梁振英成日講的土語「方方面面」、「許許多多」,學足共官的口吻。
雖然香港人說的粵語之中,有粗言穢語,年輕人有「潮語」,但是我們也保留很多優雅的傳統中文;我希望香港人(特別是傳媒和政府部門)不要妄自菲薄,急不及待與大陸接軌,以為非這樣做不足以表現進步和愛國!
網友F:中國大陸正急不及待謀求與國際接軌,無知的香港人卻急不及待與大陸接軌,導致(本地大學畢業生的) 中文水平 (像國內) 不斷下降,英文水平不敵大陸,真可憐!
我說:香港的價值,就是與中國不同!有些人目光如豆。
註* 倡議簡體字,並非始自中共;早在民國時期已有此提議,受到一些學者反對而罷。強制推行,則是中共的「功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