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上,不少乘客都已經用耳機聽MP 3代替了以前的看書報,有時還不經意地搖頭晃腦、用腳來打拍子,一派陶醉的樣子。
還有就是早晚在Gym的跑步機或街上跑步的人士,很多都是邊跑邊聽,大概是跟著音樂的節奏來跑,特別起勁和長氣吧。
這幾十年personal Audio的發展神速,開始的時候是掛在肩上的收音機,好像一本中型字典那麼大,當時已經是不得了的科技。
60年代之初,以往的一個大木箱、使用交流電、真空管、要在屋外拉天線的收音機,發展成用乾電池、晶體管(香港人叫「原子粒」)、用伸縮天線,體積縮小到可以隨身帶著,還有專用的和皮袋和背帶,售價約港幣幾十元,是一般打工仔的月薪的 1/4,也有很多人趨之若鶩。
70年代,錄音重播技術由開卷式發展成微型的卡式(Cassette),今日的年輕朋友可能都不知道是甚麼,但當時是了不起的發明了。80年代初,Sony公司推出Walkman型卡式隨身聽錄音機,小得可以放在口袋裡,正式拉開Personal Audio潮流的序幕了。
由卡式發展到CD,把類比(Analogue)錄音變為數碼化,要播哪首歌一按即到,不用把錄音帶捲前捲後,是另一個突破。80年代出現CD Walkman或稱Discman。90年代有MD,比CD更小,於是又有比Discman更小的MD Walkman。
MP 3技術由德國科學家發明,把音樂的數碼檔案壓縮,由CD的幾十Mb一首壓成幾Mb,配合使用Flash Memory或微型硬碟的MP 3唱機,真是神乎其技。
記憶容量越來越大,售價卻越來越低。現在小得像一支唇膏的MP 3唱機,就有2Gb的容量,可以載2000分鐘的音樂,相當於約600首歌,可以用電腦下載增刪編輯,選歌星、唱片連續播放,或Random亂唱,方便無比。
聽MP 3,不要貪過癮,音量越開越大,最近澳洲的科學家說,很多人用「開放式」耳機,在街上的或公車上的嘈雜環境中聽音樂,要扭到超高音量,才能把嘈雜環境的聲音壓下去,結果是聽覺受到損害。很多年輕人每天聽幾小時,一週7日沒有一日不聽的,長此以往,會有失聰的危險。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