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兩本Jeffrey Archer的小說,刻意換換口味,看美國名家John Grisham 的 The Chamber (毒氣行刑室)。
要成為知名小說家,不一定要在大學修讀文學,他們不少是半途出家的。如Jeffrey Archer 唸的是教育(之後從政),Isaac Asimov 是生物化學教授,Clive Cussler 是海洋考古學家,日本的渡邊淳一和台灣的侯文詠是醫生。他們成為小說家,會因利成便,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見聞,融會貫通成為小說的題材。
John Grisham 則是律師,以法律奇情小說著名。他的小說銷量以百萬本計,很多改編成賣座電影,例如 The Firm, The Client,The Pelican Brief,The Brethren.....當然也包括這一本The Chamber。1989年出版處女作開始,大概是每年一本新小說,至今已經有廿多本,光是收版稅已經盆滿缽滿矣。
The Chamber的情節很簡單,沒有什麼懸疑,就是一個年輕律師為已經判處死刑多年,即將在四個星期後行刑的囚犯翻案的故事......
作者以全知觀點敘述故事,一早已經告訴讀者,死囚的犯案經過;讀者也猜測得到,最後的結果多數是上訴無效,而且心中有數他應負多少刑責,甘願接受這件「半冤獄」的理由。
如此說來,讀這本小說,豈不是索然無味?非也。
這本小說的精彩之處,是看作者交代人物關係、法律程序、政治角力場景、律師業務的運作、聯邦密探隊的查案手法、描繪死囚和監獄人員的心理狀況、監牢內外和死刑執行過程,凡此種種,並非一般人想象得到的。
|
拍成電影的The Chamber,由真赫曼和Chris O'Connell 演兩爺孫
|
故事主角--死囚Sam Cayhall ,是三K 黨成員、白人至上信徒,仇視黑人和猶太人,曾多次參與恐怖爆炸行動,負責開車把風,並不是製造和布置炸彈的人。
在1967年,他與製炸彈者合作,半夜向一個猶太裔民權律師的辦公室下手時,信管失靈延遲了爆炸時間,意外在清晨炸死了律師的孖生兒子,炸斷律師的雙腿。之後律師不堪雙重打擊,患上憂鬱症卒之自殺。Sam的兒子Eddie羞愧地帶著妻子和三歲兒子出走,最後也極度沮喪自殺,前後殃及四條人命。
案發後,Sam 一人迅速被捕,先後兩度受審,都因為有一名蠱惑律師巧言善辯,陪審團未能意見一致而放人。然而聯邦密探和新任檢察官窮追不捨,在十二年後第三次把他的謀殺罪名定案,判處死刑。主謀成為控方證人,獲得減刑,Sam因堅守三K黨的誓言,不供出放炸彈的同謀,負上最重的謀殺罪責。
不過美國的死囚也有上訴權利,審查再上訴再審查需時甚久,所以由判死刑至執行,在死囚監獄裏等候超過十年的,絕不稀奇。
到1990年,即犯案的23年後,自願前來義務營救的年輕律師 Adam,竟然是Eddie 的兒子,Sam 的孫兒。他用了七年時間,一邊讀法律,一邊收集資料,堅信案中有案,誓要找出當年真相。
這本小說以對話為主,人物不多但是個個性格鮮明,吸引你讀下去的是作者編織情節的功力,所用的是活生生的現代英語,我們外國讀者讀這類小說,有另一重的學英語益處。
第一章選讀:http://www.jgrisham.com/the-chamber-excerpt/
Goodreads 書評: http://www.goodreads.com/book/show/5355.The_Chamber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