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在「藝文雅集」講三個鐘頭的課,講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選集,大多數是西周的作品,有些還號稱是商代的,起碼都有二千五百年歷史。
今日讀詩經,會見到很多不同意義和讀音的用字,有一些字雖然認識,但當時是作另外的意思來用。不過奇妙的地方,是浮淺地看一下,也會略略明白大意,以及感受到那種氣氛和文學的美。
如果是英文,就算只是八百年前,Geoffrey Chaucer的文學經典 The Canterbury Tales,簡直就像火星文一樣,例如:
'Wepyng and waylyng, care and oother sorwe
I knowe ynogh, on even and a-morwe,'
Quod the Marchant, 'and so doon oother mo
That wedded been.'(*)
比較我們二千五百年前的詩經,哪一個容易懂?
上圖的是詩經的第一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在今天還是掛在嘴邊的常用語,不是很奇妙嗎?
詩經原本只是稱為「詩」,或「詩三百」(共三百多篇),漢朝稱之為「經」之後,擺了上神台,也是士人考取功名的經典,道學家再文學之上加了很多迷霧,例如道德教訓。
那些經學家,推測每一首詩是何人所作和作詩之目的,最好笑的是「什麼都政治化」,所有作品都解釋成為讚美或者諷刺某個君主或政要、史上某件重大事件。
我在講座之中,會在「國風」(民間詩歌類)選取十餘首長短的詩,撇除那些牽強附會的解釋,還它們平易近人的文學面貌。
。。。。。。。。。。。。。。。。。。。。。。。。。。。
*現代英文翻譯
'Weeping and wailing, care and other sorrow
I know enough, in the evening and in the morning,'
said the Merchant, 'and so does many another
who has been married.'
。。。。。。。。。。。。。。。。。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