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為甚麼我不可以力陳己見

最愛BBQ 於 2014-04-15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13

分類:
今天, 我的文章刊登在明報 教得樂中的自由談,
 
是微言, 卻沒有大義,
只是認為還是要盡點力。
 
 
原文如下:
 
 
  收到文憑試中文科卷二寫作卷時,我嚇了一跳,對於第一題的題目有很多疑惑。
      第一題是這樣的: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
    以上是文章開首,試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這篇文章。
 
    看到這條題目,我立即問:「為甚麼我不可以力陳己見?」
 
    如果題目不是用「力陳己見」而是用「據理力爭」,我還可以明白,因為有時力爭不及沉默好。人生有沒有需要沉默的時刻呢?是有的。面對謠言,沉默有時是最佳的應付方法;積極辯解有可能跌入造謠者的陷阱。以大局為重,有時也需要沉默。但這些都是艱難的決定,非逼不得已不會這樣。
    參加文憑試的學生,在他們十多歲的人生旅途中,有遇過這些艱難時刻嗎? 許冠傑填詞的〈沉默是金〉寫道:「受了教訓  得了書經的指引  現已看得透不再自困  但覺有分數  不再像以往那般笨……笑罵由人   灑脫地做人」歌詞描寫的,是「看透」的境界,我自問自己都未必到達這境界,學生即使有這種經歷,要他們提煉出一篇有情節有感受的文章,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
     為甚麼我不可以力陳己見?力陳己見是溝通的方法,溝通之後,我可以選擇據理力爭,也可以選擇合作,甚至妥協;無論何者,都比一開始就沉默合理百倍。
 
   最近有同事跟我反映某些同學對學校的要求很有意見,有「很多聲音」,我當時的回應是現在的教育,就是要把學生教育為會發聲的社會公民,同學對校政有很多意見,那就是我們的教育達到目的。
     不是嗎?引入通識科,強調其他學習經歷,就是要學生見多識廣。中文科訓練學生讀、寫、聽、說各種能力,就是要他們在知識、技能和態度上都能關心社會、力陳己見,聆聽別人的聲音,也讓別人聆聽自己的意見,將來從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接掌香港。
     投稿,也是為了關心社會,力陳己見。我認為這是老師應有的態度,我希望我的學生也是如此。
 


============================================

感謝 最愛BBQ 提供以上資料

最愛BBQ的網誌: http://professorbbq.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160949

全部攻略 424

全部回應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