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遊期間在冬天,特別是到目的地會下雪的地方,究竟穿什麼才合適,是不少人都問過的問題。我們身處亞熱帶的香港,最冷不過攝氏十度以下,且從來不會下雪,忽然要去嚴寒的地方,的確是頗令人困擾的事。
小臣在北海道零六雪祭之旅的遊記中,曾為此寫過一篇專題,這次把舊文增刪修訂,補充一些當時沒有的資料,希望對一些新手有所幫助。
以下介紹的是可以撐得住零下十五度的裝備,如果要去更冷的地方,例如俄羅斯、阿拉斯加、北歐等地,就要再加毛衣、保暖內衣/褲、有毛裡的手套及靴等。
通則
緯度高的國家,一般室內都設有暖氣,所以穿衣一定要採「剝洋蔥法」,即是可以很快地一層層脫下來,裡面穿了羊毛內衣或高領毛衣的話,在室溫高至廿五度之下,會是相當悲慘的一件事。
上身最好不要穿棉質的衣服,因為一旦出汗或雪掉進裡面弄濕衣物,會很久才乾,濕氣會化成一股寒氣走遍全身,外套如何防風保暖也無保於事。
溫度低不是問題,濕度高(例如下雨及下雪)及風大才最要命。寒風像是刀刮般吹來時,可以包著臉及耳朵的話,感覺完全不一樣。
不要貪便宜買一些非專門店的出品,透氣及不透氣雪褲的分別之大,在室溫內感受到時已太遲。不過專門店也有昂貴及便宜之分,小臣認為只要買專業戶外用品便可,無須刻意追求名牌。如果不是經常去這些嚴寒地方的話,其實可以問朋友借,尤其是雪褲、手套及羊毛襪等平常不會穿的東西。
衣服
以下由小卡出場,示範每一層穿什麼。
除非肯定不會出汗,內衣最好穿排汗快乾的物料。如前所述,如果會在室內外交替活動的話,不要穿羊毛內衣。第二層小臣通常穿一件長袖T恤或襯衣,小卡身上的則是薄抓毛(刷毛/搖粒絨/抓絨,下面只稱之謂抓毛)上衣,有拉鍊的最好,室內暖氣太熱時可以打開來散熱。
褲方面,千萬不要穿牛仔褲,因為透風又不易乾。不太冷及在戶外短時間逗留的話,穿厚身棉長褲就可以;如果要在雪地裡長時間活動的話,最好穿雪褲。小卡示範的是最強保護的那種,小腿有兩層兼可束腳,以防止雪跑進褲管內。不過她當時買了廉價不透氣的,在室內熱得發滾。一般來說買條半抓毛(即抓毛內層到膝蓋)的就可以,重點是要防水但透氣的,在一般戶外用品店均有售。
外套最重要,防風防水及保暖都是靠它。小卡示範的是兩層外套:裡面是高密度的抓毛(wind-stopper),防風透氣兼保暖,如果不下雨/雪,以及氣溫在十度以下及零度以上,單是穿它已經足夠。外層 Gore-tex 外套最重要是防水及防風,在下雨/雪的環境下,就可以感受到它的重要性。這類外套一般都是兩件合成的,平常在香港、或是到其他地方旅遊都可用到,Gore-tex 外套平時可當雨衣用,而抓毛層則可以當防風外套穿,所以適宜花多點錢買套好的。
另外厚羽絨外套亦可取代上面的「兩件頭」,小臣在 12 年再訪冬之北海道,就是一件羽絨外套在外,裡面一件長袖Tee及一件內衣,已可抵得住零下十度左右的溫度。
鞋襪及其他
鞋要注意是否防水(Gore-tex 的最佳)及鞋底是否有深坑紋,否則踏在冰上面,就可以表演花式滑冰。也有人穿冰靴,裡面有抓毛,可以保暖,愛美愛穿裙子的女生必備。第一次去北海道時買了對有爪的鞋墊,不過用途不大。其實走路時,一定要留意地上是否有一層雪被踏成薄冰,如果可以就千萬不要踏上去,否則很容易滑倒。
襪一定要厚和保暖,羊毛或快乾物料均可,如果鞋不是高筒而有機會踏在雪中的話,最好還是穿快乾物料的襪,否則雪跑進鞋裡把襪弄濕,也是非常悲慘的事。
手套要買防風的「重型版本」,平常用的羊毛/針織手套會透風亦不防水,在嚴寒的情況下手指頭會凍到僵硬。頭部可以用外套的帽來保護 ,當然也可以戴毛冷帽。另外可考慮買一條多用途頭巾,可以當頸巾、頭巾甚至護面用,彈性相當高。
在雪地長時間逗留的話,太陽鏡就必不可少,因為雪地反光,把陽光及紫外線反射進眼睛內,傷害性頗高,戴了太陽鏡眼睛會舒服得多。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