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最喜歡的電影

小臣 於 2011-02-13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295

分類:影評

昨天得知 Criteria Collection 剛推出了《兩生花》的 blu-ray 版,馬上從亞瑪遜訂回來,隨即起了寫這題目的念頭。

小臣在兩個時期看了很多電影,首先是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是和小卡拍拖的節目。當時仍是港產片全盛期,亦看了不少荷李活的商業大片。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影片中值得回味的不多。接著是九十年代中,那時家中有部 LD 影碟機,租了不少冷門影碟看,下列最喜歡的影片中,不少是在這個時候發掘的。

自從大型戲院一家接一家倒閉,租影碟又不再流行後,不知怎的連看電影的動力亦失去了,近年吸引小臣看的電影,一年不多過五部。

小臣不是影迷,對一部電影喜歡與否,全憑感覺,下面選的是個人癖好,沒有任何準則。

《兩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1991

五年前購得此片的 DVD 版時已經寫過。顏色、畫面及音樂的完美結合,暗寫東(波蘭/共產)及西(法國/資本)在「合」與「分」的文化及意識型態,要從二戰歷史去理解。電影的意符如何演繹,固然是好玩的遊戲,但純粹沉浸在奇氏畫面的氛圍,已經是最佳的心靈洗滌。

《藍》(Three Colors: Blue)1993

另一部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把《兩生花》的元素繼續發揚光大。不過在 Three Colors Trilogy 中,我只喜歡《藍》,喜歡電影中段那失落的傷痛、喜歡無休止的藍、喜歡不斷重覆的哀樂。當然,如果女主角不是 Juliette Binoche,那就另當別論。

《布拉格之戀》(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1988

當年是在碧麗宮戲院看這影片的,抱着看三級片的獵奇心態。後來讀過小說後再租影碟看,才懂得欣賞這影片。毀滅性的愛情發生在變天的國土,偏偏是美國人拍的電影,雖未完全闡釋米蘭‧昆德拉對生命輕、重的哲學意義,卻引起我對捷克的興趣,零六年終於去走了一趟。這影片亦讓我認識了 Juliette Binoche。

《愛情重傷》(Damage)1992

依然是 Juliette Binoche,但卻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影片,純粹本能的吸引,把政客和他兒子的未婚妻扯在一起,結果當然是災難性 – damage。非常震撼的故事和畫面,雖然只看過一次,但記憶猶新。數年前嘗試去找此片的 DVD,但無功而回,這次訂《兩生花》blu-ray 時再找一次,居然給我找到,順便一併訂回來。

《阿飛正傳》1990

王家衛的傳世之作,用了當時最強大的演員陣容,平空拍出了一套懷舊文藝片,不少戲院的座椅因而被割爛,王大導亦頓成票房毒藥。喜歡它的卻愛得要死,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對白,都被人談論、戲謔或是模仿過。我喜歡它描寫的無根、疏離和歇斯底里。和村上春樹的世界不謀而合。

在候選名單中還有《重慶森林》、《情書》、《西遊記》、《未來戰士2》及《深淵》,不過有的是瑜不掩瑕,有的是商業味道太重,雖然都是看過幾次的影片,但不及上面五套對我的影響那麼深刻。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915278

全部攻略 2300

全部回應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