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時評 – 樓價

小臣 於 2010-03-14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337

分類:

  本地樓價近日又再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一時間無論是政客、銀行家、發展商及小市民都紛紛出來隔空向從政者喊話,好不熱鬧。

香港的樓價從來都是最敏感的政治議題,搞董建華式的強打「三高」,讓全港業主成為負資產族,他的下場大家有目共睹。及至後來他被迫來個政策大轉彎,壓抑供應推高樓市,又埋下了今天樓價飈升的導火線。不過要明白樓價是什麼問題,還是要從歷史說起。

在港英時代,政府一方面為低下階層提供廉價房屋,另一方面控制土地供應,讓高地價作為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以維持一個低稅率的投資環境,這個政策奠定了香港的發展模式。在中英談判期間,由於中方擔憂港英政府會賤賣土地,於是在中英聯合聲明中,限制了每年土地供應不可超過五十公頃,更進一步把過渡期的地價推高,造成九七回歸前後的資產泡沫。

任何供應短缺的貨品都會有人炒賣,樓宇當然也不例外,故此購房者除了用家之外,還有一大群「投資者」。就算是真正用家,亦有樓價會不斷上升的「合理期望」,在高通漲時期,樓價的升幅更要比通漲高,才可以樓換樓,甚至成為退休生活的一大保障,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及上一代深信不疑的道理。

無論如何,房子作為一生人最重大的投資,任何人為干預而引致價格下調,都不會受歡迎,上面已提過「建華之亂」時期的「八萬五的教訓」。這次樓價的飈升,主要是近幾年壓抑供應的結果:每年只得數千個單位落成,居屋/夾屋完全停建,供應量僅及九七年前的十分之一。需求方面,近年每年有三至四萬對新人結婚,就算只有一半有購房的需要,以每年數千個單位的供應,亦絕不可能滿足得到,加上發展商為了迎合內地投資者對大單位的需求,五百呎以下的中小單位幾乎在一手樓市中絕跡,更進一步扭曲了市場的供求平衡。

這一次的樓市泡沫出現的原因,一是沒有及時扭轉零二年「孫九招」壓抑供應的政策,二是內地熱錢在低息環境下選擇長期停留在樓市(且有變本加厲的趨勢),三是發展商只建大單位取悅投資者,和九七年時本地人人加入炒樓,以及高利息令年輕人負擔不起供款等原因,在本質上有不少差別。

觀乎最近政府使出增加土地供應、在批地條款中強迫發展中小單位等招數,是走對了路。用重典固然不行,但一天市場供求失衡,「八十後」買不起房,樓價依然是政治不穩的源頭。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943545

全部攻略 2300

全部回應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