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日本》是湯禎兆寫的,以比較深入的方式談一些日本文化現象,由 Kawaii、Otaku 到 Parasite Single 等「潮」與「不潮」的 buzzwords 全部囊括,並揭示這些現象背後的日本文化深層結構。湯先生在書內大量引用日本電影,諸如《死亡筆記》、《迷失東京》、《戀之門》等,由於我一套也沒有看過,根本不能判斷他舉的例是否恰當,讀起來就不能投入。假如湯先生要求每位讀者都是哈日狂熱份子,那麼我就顯然不具備讀這本書的資格,說自己不夠哈日,就是這個層次上的問題。
湯先生也企圖來個日港比較,在每一篇的結語中,談論這些文化現象傳入香港後的質變。很明顯湯先生對香港的文化的認知,比他對日本的理解淺薄得多,他空談香港的 Kawaii 和 Cosplay 族是何等不成氣候,卻沒有以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歷史的背景來闡釋這些質變的原因。把這些部分從本書刪去,可能比較能保存湯先生企圖建立的學者形象。
《匠味日本》是一位專欄作家藍秀朗先生在報上專欄的結集,賣的是日本潮流文化,以淺白的筆觸寫成,篇幅極短。比起湯先生故作深奧的手法,藍先生的文章易讀得多,起碼不會令人邊看邊打瞌睡。不過藍先生的文章初看還覺有趣,多讀幾篇就略嫌重覆,這些都是專欄集常見的問題。藍先生在多篇文章的篇末都來一、兩句感想,而露餡的地方就在這裡,因為不是「日本什麼都好」,就是「講日本我比你知得多」之類的賣弄,看多了就有點質疑作者的自省程度。這是我說自己不夠哈日的原因之二。
不過當閒書翻一下,睡前或上廁所時讀它幾篇,也沒有什麼損失。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