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音樂 – 碟海漫遊(一)

小臣 於 2006-08-28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374

分類: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家中的唱片不下數百張,有的聽了一次就被我塞在唱片櫃的暗處,但亦有不少唱片偶然會拿出來播幾段。【碟海漫遊】這系列便是後一類唱片的介紹,每次以三張為一組,沒有特別主題,想到便寫。

《The Guitar and Other Machines》 Durutti Column

Durutti Column 是英國傳奇獨立唱片公司 The Factory 的「開國」樂隊,不過說是樂隊,其實只有 Vini Reilly 一個人,和他找來一起灌錄唱片的其他樂手而已。Durutti Column (DC) 的音樂很特別,充滿著虛無飄渺的結他演奏,而 Vini 的抱負,便是打破一切形式化的音樂框框。"Durutti"取名自一個西班牙無政府主義軍團,由此可知  DC 音樂的取向。

《The Guitar and Other Machines》是我聽得最多的 DC 唱片,通常以之作閱讀背景音樂。他靈巧撥動弦線所發出的音調,以及那種冰冷詭異的風格,不知怎的我覺得很適合讀書時聽,大概會刺激腦袋某一處和閱讀有關的細胞吧。

《鄭少秋精選》 鄭少秋

鄭少秋唱的劇集主題曲,絕對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經典,他最精彩的作品均收錄在這張《鄭少秋精選》之中。娛樂唱片公司當年的製作水平其實不弱,拿英皇娛樂那些垃圾一比,便可知近年香港樂壇的衰亡是事出有因的。

<輪流轉>、<倚天屠龍記>、<楚留香>、<熊熊聖火>、<陸小鳳>一播再播,如今聽來仍是這麼動聽,不得不讚顧家輝及黃霑/盧國沾,寫出了那麼多雋永的歌曲。秋官的聲底其實不算厚,但卻唱出那種「大俠」的氣勢,別人無論如何都唱不出他那種味道,這是秋官成功的原因。

《Strangeway, Here We Come》 The Smiths

我錯過了 The Smiths 當紅的年代,當我認識他們時,這隊在八十年代中紅火過的樂隊已經拆伙。追回 The Smiths 的大碟時,第一張買的便是這張《Strangeway, Here We Come》。縱使此張不是 The Smiths 最好的作品,但卻是我的最愛,特別喜歡<Death of a Disco Dancer>末段那鼓的抽擊,<Grilfrined in a Coma>中 Johnny Marr 清脆的結他伴奏,和<Last Night I Dreamt That Somebody Loved Me> Morrissey 悲涼的演繹。

這張在一九八七年出版的大碟也是 The Smiths 的最後一張唱片。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970540

全部攻略 2300

全部回應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