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及報務稅(GST)的諮詢文件一出,全城沸騰,好不熱鬧,不知是否已經達到了唐司長所謂的「讓全港市民上了一堂公民教育課」。
不過各大政黨及一般報章的評論均沒有甚麼新意,亦一如所料地一個「反」字。我自己原則上不反對GST,因為可以藉此擴闊稅基(雖然擴闊稅基有其他方式),而GST是一個相對簡單易明,並且容易推行的稅種。我不同意GST是劫貧濟富,因為收入高的人士在消費及服務的支出比基層多,以總額計他們要付擔更多的GST。GST會打擊消費意欲也未必真確,消費意欲其實最受當前及未來經濟憧憬的影響,以及付出者是否得到物有所值的服務(我們到日本消費一樣要付GST,但卻是付得心甘情願,因為得到的服務及產品質量比在香港高)。GST會否對企業造成打擊更是見仁見智,若是香港繼續充滿機會,營商環境理想,擁有高質數的人才和基建的話,企業會為了少少的附加成本(注意,企業只是代政府取收GST,所以只是增加了行政費用)而撤出香港嗎?有論者以日本為例,認為GST打擊了日本的經濟;但日本的問題是她在八十年代採用了錯誤的貨幣政策,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泡沫爆破,而日本近年在GST增加的同時我們也見到她的經濟在復甦,所以我需要更多的論據才可接受這個觀點。
我不同意的是特區推行的手法。政府為表示GST只是想擴闊稅基而不是藉此增加收入,在諮詢文件中大派定心丸,羅列大量寬減措施,其中最奇特的一項是減低利得稅。上文說過,企業要付出的只是有限的行政支出,以劃一的方式減免利得稅,這才是劫貧濟富!香港的利得稅累進程度低,加上這項建議,更是明益大企業。GST的額外收入應補回近年政府支出及服務中被削減的部份,或是用來提升整體社會質數及競爭力,而不是向大企業直接派錢。不過大家要明白,如何應用多得的稅收是一回事,和是否應開徵GST沒有直接關係,故不應混為一談。
此外,唐唐披甲上陣,大概是想向中央表現其能力和承擔,不過觀乎此君首輪的表現,則絕對是不合格。先是和傳媒搞「親疏有別」,被踢爆玩選擇性放料。而諮詢文件的論點理據薄弱,行文反覆閃縮,文字功力低劣。他發言時則一如既往地言不及義,毫無說服力。如此種種均證明此君和其他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一樣,一世死好命也。最令人噴飯的是以他幼稚園級數的政治智慧,居然也來和彭定康舌劍唇槍一番,一句「他拍拍蘿柚走左去,搞到特區衰足七年」用字之市井,思維之低下,叫人大開眼界,比蔡蔡子及太空成之流更不堪。若是此君有朝一日當了特首,不知我們還要「衰」幾多年。
不管如何,在如今的政治環境中,這個GST的建議一定沒可能通過,但我也期望社會有多些理性討論,以向公民社會邁進多一步。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