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寫的那篇舊文《我的駕車小心得》原來有不少人看過,另外加上《我的泊車熱點》這篇全港車場介紹,竟然成為小臣網誌點擊率的主要來源,有點意料不及。
繼續天天上路幾年,現在還要去跑不同的工地,駕車上路的時間更長,又多了一些體會,因此想再寫一篇續篇。
調較後鏡 – 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人都不注重後鏡,特別是兩邊側鏡的調較。側鏡在駕駛時,是我們眼睛的延續,沒調好的話,就看少很多東西。小臣聽過兩套很不同的說法:傳統的教法是車身起碼有四分一要出現在側鏡;而另一個極端的說法,則建議要把鏡盡量向外伸至看不到車身,那樣便完全不用扭頭看盲點(見上圖,不過是左駕示範,請把左右倒轉)。小臣則喜歡調至只看到一丁點車身(後門門柄),那樣才可以準確判斷自己車身和鄰車的距離,否則在停車場便泊不到車。此外,外側鏡(左鏡)要向下照多一點,以便可以看到地上的線,泊車時便更容易知道自己是否泊在線內。至此要再提大家,一定要小心盲點上的車,尤其是由天橋 / 分隔車路切入主幹道前,如果有車輛並排駛至,用後鏡是看不到他的(特別是電單車),如果不側頭看盲點的話,很容易會出意外;另外第三線上的車很多時都在盲點上,連切兩線的話(隧道繳費廣場前後最易遇上),一定要側頭看盲點,小臣試過有好幾次,之前在盲點看不到的車忽然在眼角出現,嚇出一身冷汗,遇上前述幾種情況,現在一定會側頭。
轉 (切) 線 – 現在要小臣連續切幾條線的話,已經不會再驚慌,不過在路上見很多新手還是替他 (她) 們抹一把汗。轉線最忌猶豫,因為一猶豫的話,後車一定加油上來,此時再切固然險象環生,但不切又擋住自己後面的車,喇叭一響心更慌。其實轉線一定要懂「壓線」,即是把車稍為壓向鄰線,鄰線司機一般反應都會收一收油或踏一下剎車,此時便要當機立斷,馬上切過去。當然要利用後鏡看鄰車的反應,如果他沒有減速,甚至扭頭避開你,就是不讓的表示。這種壓線的技巧,在塞車或迫入紅隧時就更要好好利用,因為只打燈而不慢慢迫入鄰線的話,是沒有人會讓你的;另外也要選擇車輛去壓,「搵食車」及貨 Van 的話,不讓的機會很大,巴士及車身較大的房車,因為沒法扭頭去越過你壓進來的車身,所以讓你切線的機會就大得多。
迴旋處 – 看了幾個法院案例,發覺運輸處的指引只是 Good Practice,跟著它做不等於免責。法官對迴旋處的看法,和一般路面並沒有不同,即是進入迴旋處等於由小路出大路;切線者要在安全情況下才可切線,而外圈的車輛並沒有責任去讓內圈的車輛切線離開迴旋處,所以離開迴旋處時一定要小心慢慢切線,不要以為別人必然會禮讓。其實在迴旋處最重要是打指揮燈,讓左右方的車輛知道閣下是準備離開,還是繼續轉右,可惜香港的駕駛者起碼一半以上都不會、或是好好利用指揮燈,以至險象環生,小臣經常利用大圍美田路 / 車公廟路交界那個迴旋處,非常繁忙,駕駛者態度又差,是少數令小臣緊張起來的地方。
泊車 – 不要再跟方程式看記號,那是考牌用的,在路上及停車場情況次次不同,一定要靈活貫通。泊S位之前分享過影片的公式,但泊L位並沒有方程式可跟隨,一定要活用三塊後鏡。假設是正7字方向進去,便要先用右側鏡看車尾與鄰車左車頭的距離,然後再不時看左側鏡及車頭右方,以免車子其他部分發生碰撞,當調至左右兩方都有足夠距離,便可向後駛,並留意後鏡。小臣不建議把頭伸出外面看,因為兼顧不到左方及後方。反7字基本上也是一樣,只是方向不同而已。有時候因環境問題,要把車扭直再倒車進去,此時記得要看後鏡,小臣試過對錯位,只看左右鏡便倒車,到撞到人家的車頭才知道錯了位,就是沒看後鏡之故,幸好車速慢,兩部車都沒有事,但已出了一身冷汗。
斜坡開車 – 香港有很多停車場的出入閘機都建在很斜的斜道上,就算車輛有 hill start 也一樣溜後,很多師傅教拉手掣加油開車,其實未必有效,最好是用左腳踏著剎車,然後加油至車有向前的感覺才放剎車,如果溜後的話可以大力踏剎車,用手掣未必來得及拉,而且也未必拉得住,所以小臣用馮師傅傳授這招,萬試萬靈。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