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的老讀者都知道我不喜歡追「星」,而且從來不覺得他們那一套評分標準可以選出一些地道美食,那麼又為什麼借人家的名聲來寫這麼幾篇文章,是想「呃 Like 」,還是想增加網誌的搜尋排名?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看看自己如何評那些食肆,與他們的專業評審比較是異中有同、還是南轅北轍。最後也列出小臣心目中的「星星食肆」。
首先說一說他們的評分標準。米芝蓮的評論員都是受過酒店訓練的,所以無可避免地「 首先留意餐廳門面,然後是環境和裝潢 …… 就座後我會看看別人在吃甚麼,同時會留意上菜的時間、服務,以及環境和舒適程度。因曾在酒店及廚房工作,我可以分辨出材料和醬汁是否新鮮。」某評審如是說。所以小臣不相信他們「 只會以碟上的食物作評分,包括原材料的質量、準備食物的技巧和口味的融合、廚師的菜式所流露出的個性、是否物有所值以及各種菜餚烹調水準的一致性。」
2016 米芝蓮香港三星食肆
七家中小臣只吃過四家,唐閣多年前曾到訪,當時尚未開始寫食評。下面有底線的食肆代表小臣曾寫過食評,請按連結進入。
BO Innovation 廚魔 – 小臣是老古董,連打破丁點飲食傳統也不欣賞,更遑論這種離經叛道的分子料理,所以根本沒打算去光顧。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 羅拔松的香港店尚算高質,但不及澳門店,是否值三星大家心中有數,小臣認為論法國菜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龍景軒 – 沒吃過不敢亂寫,不過以該店的價位,相信性價比不會太高。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 三星中小臣唯一認同的,就是大肥佬 Bombana 的這家 8 1/2,裝修平實不浮誇,食物色香味俱備。小臣半夜夢迴會想起的美食之一,就是此店的出品。可惜成名後更難訂位,星期天又不開門營業,想吃很難。
Sushi Shikon – 寫在待吃名單已久的日本料理,吃過再評。不過三千五元一位的門檻真的很高,在小臣常去的店夠三個人吃。
唐閣 – 多年前的印象,就是「典型酒店中菜」囉。也沒有太大興趣再訪。
2016 米芝蓮香港二星食肆
Amber – 出色的法國菜,你問小臣的話大概值一星。味道及服務上佳,但用料有點混雜,食材亦非最佳。
Caprice – 另一家尚未有機會光顧的店,不想莽下判斷。
名人坊高級粵菜 – 有水平的非酒店中菜,幾道名菜均有水平,難得大廚保持低調,不像某些「行」政總廚般以為自己真是明星,講多過做。
都爹利會館 – 不好意思,此等「呃鬼佬」的食肆,小臣連丁點興趣都沒有。這也正正反映了米芝蓮選店的標準及盲點。這一派別的另一典型,就是 Mott 32,不過有趣地後者居然沒有入圍。
富臨飯店 – 不知為何居然沒有寫過,那麼上次光顧應該是咸豐年的事情了。阿一的鮑魚自有他的捧場客,其他菜式都有水準,但小臣又不覺得整體水準高到值二星就是了。
明閣 – 反而明閣小臣會投他一票。在沒星星的時候常來,飲茶晚飯從來沒有失望過,龍皇披金甲及窩燒海味飯更是所有朋友吃過都讚的菜。不過摘星後價格飛漲,早已到了不合理的水平,所以很少再訪。
Pierre – 比較低調的法國菜館,從來沒有在小臣的雷達上出現過,亦沒有衝動去試。
天空龍吟日本料理 – 之前和同事來過一次,不好意思拍照所以沒有寫。感覺是東西不錯但無甚驚喜,而且過於浮誇。日本料理最忌是一個「誇」字,所以沒有什麼好感。
夏宮 – 另一家「典型酒店中菜」,又是多年前到訪後沒興趣再臨的地方。老實說,要吃好點心的地方不少,何必要付雙倍價錢來吃這些「無差別」貨色。
新同樂魚翅酒家 – 傳統老店,不知為何從來吸引不到小臣光顧;可能是偏見,因為他最紅時正是香港人「洗腳不抹腳」的暴發戶時期,而小臣最看不慣狂花錢的人 ……
天龍軒 – 這家沒去過,也不打算去。曾在毗鄰的龍壐吃過一次應酬飯,檯又擠又不好吃,只是單純賣景,要看景不如去 Tosca。
Wagyu Takumi – 這種日法 fusion 菜,小臣一向敬而遠之,層次低不懂欣賞。
欣圖軒 – 又是「典型酒店中菜」,唉,評審們,請你們放下身段去街邊的食肆冒一下險吧,去過福來居/牛記的話,就知道這些酒店中菜真的只是吃地方裝潢而不是吃味道。
下一篇談小臣心目中的二星及三星食肆。
============================================
感謝 小臣 提供以上資料
小臣的網誌: http://blog.carjaswong.com/
============================================